根据我国现行的社保政策,想要办理退休并领取养老金,需要满足一定的缴费年限,究竟需要缴纳多少年社保才能退休呢?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关于社保缴费年限的相关内容。
我们要了解的是,我国社保体系分为两种类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两种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要求是不同的。
对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就是说,城镇职工需要累计缴纳15年的养老保险费,才能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领取养老金。
什么是法定退休年龄呢?我国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缴费年限是指实际缴费年限加上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是指个人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期间,虽然未实际缴纳养老保险费,但按照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
我们看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要求相对较低,根据相关政策,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个人,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的,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档次较多,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选择合适的档次缴费。
如果缴费年限不足15年怎么办呢?对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1、延长缴费: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可以延长缴费至满15年,延长缴费期间,可以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并享受相应的缴费补贴。
2、转移接续:参保人员可以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移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按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规定享受待遇。
3、一次性补缴:部分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可以选择一次性补缴至15年,然后办理退休手续。
对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如果缴费年限不足15年,可以继续缴费至满15年,然后按月领取养老金。
想要在退休后领取养老金,无论是城镇职工还是城乡居民,都需要累计缴纳至少15年的养老保险费,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15年是最低要求,实际缴费年限越长,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也会越高,为了保障自己的养老待遇,建议大家在年轻时就开始规划社保缴费,确保在退休时能满足缴费年限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