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社保体系中,灵活就业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没有固定的单位,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各个领域实现就业,这类人群在参加社保后,多少岁可以领取养老金呢?以下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关于灵活就业人员社保领取的相关内容。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灵活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主要包括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非全日制从业人员等,这类人群因为没有固定的单位,所以需要自己缴纳社保费用,在我国,社保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我们重点了解一下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社保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它关乎到我们退休后的生活待遇,根据我国相关政策规定,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后,需满足以下条件才能领取养老金:
一、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我国法定的退休年龄为男性60周岁,**50周岁(女干部55周岁),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法定退休年龄,是指参保人实际退休的年龄,而不是身份证上的年龄。
二、累计缴费满15年,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后,需连续缴费满15年,才能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领取养老金,这里所说的15年是指累计缴费年限,期间可以中断,但累计缴费时间不能少于15年。
具体多少岁可以领取呢?以下是详细计算方法:
1、对于男性灵活就业人员,如果从年轻时开始参保,按照规定连续缴费满15年,那么在60周岁时就可以领取养老金。
2、对于**灵活就业人员,如果从年轻时开始参保,按照规定连续缴费满15年,那么在50周岁时就可以领取养老金,如果是女干部身份,则需等到55周岁。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参保人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年限不足15年,可以继续缴费至满15年,然后领取养老金,但在此期间,参保人需要承担全部的社保费用。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参保人曾参加过职工养老保险,后来转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和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来确定是否满足领取养老金的条件。
灵活就业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累计缴费满15年后,就可以领取养老金,这无疑为他们的晚年生活提供了一份保障,也提醒广大灵活就业人员,要关注自己的社保权益,按时足额缴纳社保费用,确保在退休后能享受到应有的待遇。